三年六门,3+2+1,现在正苦逼的准备综合考试,来分享一下经验。
CPA是个持久战,但我建议是两年考完,集中精力卯足劲儿也不算太难,拖太久反而会感觉很累。
我本来是打算两年考完的,本科毕业的时候报的税法+经济法+战略,因为六月毕业,十月考试,只有四个月时间,就先考了最简单的三门。这三门特点是记忆量较大,好处是短时间内能学出成果,第一年全过了。第二年报了财管会计审计,这三门特点是难理解,耗时长,结果财管是第三年才过的。
然后我来按照复习方法分类讲:
一会计、财管、税法:这三门课一定要做笔记、多练习。
个人感觉财管可以买一本辅导书多做一遍,不要放弃任何一个章节任何一个例题,因为财管考试一个大题就是出自一章的,放弃任何知识点都是在给自己埋雷。
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练上机,我第一年考财管的时候复习的还是很不错的,最后在考场上被机考系统整懵逼了,就是因为平时没练,考试的时候发现要用机器输入好多计算公式,操作不习惯+不熟练浪费太多时间,而且直接打乱做题节奏,最后考了58.5挂的,非常可惜。
总之财管就是两遍习题+自己做笔记总结容易出错的点+最后冲刺题,第一遍刚开始学的时候可以听听马秀杰老师的课,个人感觉用来入门还是不错,但对于本科就学过财管的同学可以不听,性价比不是特别高,毕竟听课还是挺耗时间的。
会计还是挺难理解的,而且读书的时候在学校里听老师讲也学不透彻,合并啥的硬骨头还得自己啃,但是会计有个好处是,实在理解不了的可以果断放弃,抓重点复习,求过还是没有问题的。我考会计的时候基本上放弃了合并那章一半的内容,职工薪酬设定提存计划、收益计划那块,还有股份支付理解得也不好,最后考了60+,低分飘过。
但是我发现考综合的时候这些还挺重要的,所以现在在恶补,最近在听一个老师的课,听长投的时候感觉比之前听的老师效果都好,我也分不清是因为听了太多遍自己理解了还是这个老师确实讲的好,还是推荐下吧,程立老师,没任何利益关系,大家可以多听几个老师比较比较。
总之会计最好是好好听课,自己理解确实挺难的,困难章节多听几遍+多做题+做笔记记录自己的易错点+最后冲刺题。
多做题多做题多做题没别的,真的,然后做笔记,容易出错的地方全部记下来,每周提醒自己两遍,觉得哪里难理解就听听课,没啥难理解的,真有啥做做题也就融会贯通了,所有需要记忆的东西都可以通过一做题记住,所以就做题吧!
二审计、经济法、战略:这三门要尽量背诵课本的专业术语,不用做笔记。
我个人认为审计是一门复习起来不算困难,但考试的时候比较困难的科目。审计注重理解,很多东西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会计知识首先要扎实。审计复习起来不算困难是因为不太需要做笔记,做题适量就好,但是需要反复熟读课本的原话,“套路”搞熟,自己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可以听听课,没必要全听,而且之前我报的网校的课,讲到销售循环采购循环那里就讲的很少,几句话就带过去了,听了跟没听一样。
审计做题,就是各类题型熟读掌握,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等到考试的时候发现自己曾经熟读的那些话可以噼里啪啦用键盘键入机考系统,那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其实给我感觉经济法和审计的复习思路大体相似,就是先理解,理解好了使劲熟读课本原话,案例分析写理论依据的时候才能逼格满满。
但我经济法考的不太好,60+低分飘过,我总结了一下,就是考试的时候发现还是有不少“冷门”知识点的,复习的时候也没太顾及到,可能看个两三遍,最后没有纳入冲刺背诵的范围内,于是考场上就有点懵,所以答得不好。所以特别提醒考生,经济法还是要全面复习的,细碎的小知识点都有可能拿来考,没有所谓的重点,考试重点就是全面。
经济法最主要的还是回归课本,因为辅导书点不够全,有漏要点的风险(我考试之前基本都放弃课本了,一直看的辅导书,最后考试的时候发现还有很多点我没复习到,最后低分飘过,所以只看辅导书是有风险的),熟读复述各类题型,掌握套路。
太简单了,跟以上五门比起来。我战略采用了最粗暴简单的复习方法,就是背,也没啥需要特别理解的东西,都很好理解。第一轮复习的时候读一遍课本,做到心里有数,然后就可以放着了,其他科目二轮正常复习,复习到第三轮的时候再把战略拿出来,这个时候第二轮复习的其他科目基本上已经很熟了,我的策略是第三轮的时候抽出五天时间,啥都不干,就是背战略,果断放弃掉最后风险那章,其实有点审计基础更好,内控风险那块审计不也学吗,不过我考战略的时候审计我还没学。。。
但是很大胆的还是放弃了,为啥呢,因为我周围的同学战略裸考分数在55+,我就知道,战略这门课,投入太多可能考个七八十,没必要,如果只是为了求过,那就是用复习换10分左右就能过了,所以没必要耗费太多时间。不过还是说一嘴,最后风险那章还是有一道大题的,我当时考试的时候就是凭借平时瞎白话的功底写了一些,估计得分不高,这玩意也是有风险的,就是如果决定放弃,考试的时候一定不能慌,就根据自己平时地积累答就行了,本来嘛战略又不像经济法审计那种课,语言不需要很严谨的。
嗯,六门单独说完以后,我讲些共性的东西。复习考试基本上分三轮,第一轮是课本+习题,一边看书一边听课一边做题,只听课看课本是不行的,没有做题帮助辅助理解,听完看完课本不出一礼拜就忘了。第二轮课本+第二套练习,大量的做题或记忆熟读背诵。第三轮课本+最后冲刺题。
你会发现,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课本,我的建议是准备1支蓝笔、1支红笔、1支黑笔、1-2支不同颜色的水彩笔、1-2支不同颜色的彩色中性笔。最后考完试你会发现你的课本很漂亮哒,因为每一轮看课本都会有不用颜色的收获。
至于你要问我各种颜色彩笔具体怎么用,笔记都是怎么做的,文末给大家展示我的笔记。
以上所有建议不全是我之前考试的复习过程及方法,而是总结了我考试复习过程+考试回来以后总结的我自己认为可以达到更好效果的复习方法,所以有未经实践的部分,但是财管是经过实践的!!!财管的复习方法绝对是亲身教训得出来的经验,真想分享给全天下考财管的小伙伴,少走弯路。
PS:我的笔记之路
本子里头的内容是这样:
这样:
和这样的:
这就是我说为什么要多备几种颜色的笔,对我来说每种颜色的含义都不一样,红色是特别注意,紫色是我自己的理解,绿色是老师的解答,还有些别的颜色可能就是单纯为了区分别的颜色引起自己注意来用的。
通常看到很多种颜色汇集在一起还是挺闹心的,因为这代表着这个地方我学的有问题,就会反复看,反复理解它,单选题里有些易错点我也会记下来,像这样:
中间那段注就是那一章节里我做题尤其是选择题里错过的地方。
可能大家会注意到,笔记中还有很多标记为问的地方,像这样:
和这样:
最后冲刺做模拟题的时候,要给自己留出做批注的地方